小世界,写给我们彼此的信。
刚开始学跳中国舞的时候,约了一个大部分年龄在50+以上的姐姐班。
看到她们在练基本功的时候,竖叉轻轻松松的就下去,急得我吊着把杆抓耳挠腮,心里想的全是,自己年纪还不算大,腿脚怎么这么拉胯。
下课后,我和一个姐姐一起下楼,我说,你们真的好厉害,身体柔软,跳的也好。
那个姐姐很无奈地叹了口气,说了一番至今都很激励我的话。
她说,我真的很搞不懂你们这些年轻人,我们练中国舞少说都2年了,下叉,跳得好是很正常的事情,刚开始都这样。我们这里还有学了十年的人呢。
你才学多久?也要和她们比吗?要耐心,一来就想下叉,会受伤的。
她说这番话时,看向我的眼神认真而严肃,没有任何宽慰的意图。
从我记事开始,父母老师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——快和好。
要学的比别人快,还要比别人好,才能考上好的大学。
开始工作,leader经常说的话是,要快速上线,MVP最小可行上线。没有灵感怎么办?抄别人的功能会不会?上线后,第一天数据不好,第二天就要快速调整。
快和好刻在我骨子里很多年了,我也通过不断迎合这种快和好升职加薪。
可遇上跳舞,全线崩塌。
它不靠信念,不靠天赋,不靠技巧,只朴实地传达一个道理——初学者跳不好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。
但我的直觉说,不,这不正常。
跳舞的姐姐说,你才不正常。
我懂她的道理,但我多年的习惯还在「快和好」上。
带着「快和好」的直觉我开启了网文写作。一位人大中文系的朋友告诉我,网文没有写作门槛。
虽然我信了他的邪,但还是跟着一位很喜欢的作家老师一起写作。
写了两个月,我自信爆棚地交出了一万字的作业,直接给编辑老师看出工伤。
我很自然地觉得,可能我不是吃网文这口饭的人。
有意思的是,我的中国舞被老师表扬了,他说,我的动作不比刚来的时候那么僵硬了。
我的第一反应是,他一定是在安慰我,主要是为了留住我这个客户。好在每次课堂后,会有跳舞视频,我作了下比对,结论是,老师说得对。
同时作家老师在群里说,小事绝不失败是她的人生信念,每天写作两千,锻炼一小时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大的成功都是从小的成功开始的。
编辑老师也让我们统计自己对标的网文作者数据,什么时候开始发第一本书,第一次卖出版权是什么时候?
数据告诉我,一个作家从小白到成名,平均年限是六年。在这期间,就算无人问津,他们也一本接一本磨炼自己。
我突然就融会贯通了跳舞的姐姐说的话。
你才学多久?也要和她们比吗?要耐心,一来就想下叉,会受伤的。
网文也是这样,一来就想写一部大作品的,往往忽视了大作者们默默无闻的那六年。没了耐心,放弃也来得容易。
在网文上,我用中国舞的进步激励自己,坚持写作,但「快和好」的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内耗我。
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个loser,好在也磕磕绊绊地走着。
就这样坚持了半年,我成了一家平台的签约作者。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,虽然在这之后我的长篇选题也被编辑老师否过,但我爬起来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。
现在写作一年半过去了。
我的短篇作品陆续登榜全平台第一,获得征文比赛第一。
大平台的影视版权编辑向我抛来橄榄枝,编辑老师让我留一手,她先把我的作品直接推给制片人。
跳舞两年过去了。
下竖叉微痛,跳中国舞带上了气息,现在又跳起了爵士舞。
这次我不再追求「快和好」,因为初学者跳不好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。